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主要特点;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不同类型;掌握园林的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法;熟悉现存著名园林。
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关键概念
古典园林
教学提示
中国的造园艺术具有悠久历史,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我国的许多古典名园是世界旅游的亮点与热点,应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情趣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阐述。
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主要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后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的漫长的、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5个时期:
1.生成时期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出现的第一个类型是皇家园林,而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证的皇家园林则是商朝末年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初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时期。特点是以自然景色为主,较少人工开发。
2.奠基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都城咸阳修建上林苑,并“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以供帝王游赏。武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按照方士所鼓吹的神仙之说在建章宫内开凿太液池,池中堆筑方丈、蓬莱、瀛洲三岛以摹拟东海的所渭神仙境界。这就是后来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池三山”的滥觞,开模拟自然山水之先河。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奠基时期,已开始有私人园林出现。
3.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消极悲观情绪导致及时行乐思想的流行,儒家独尊的正统思想受到冲击,礼教束缚遭到反抗,崇尚玄学、
f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成为社会风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这一时期的园林从单纯的模仿自然,发展到艺术的加工,有意识的利用假山、水池、植物和建筑的组合来创造特定景观,形成了我国园林注重自然美的挖掘和景观构成艺术的传统特色,奠定了今后园林发展的主旋律。由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流行,使寺观园林这新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