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一部分:理论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的构成众说纷纭,下面对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进行简单介绍:第一种,来自宋献中于1995年发表在《会计研究》中的题为《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2、管理会计的本质;3、管理会计目标;4、管理会计对象;5、管理会计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等;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种,来自劳秦汉于1995年发表在《财会审论坛》中的题为《论管理会计》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原则理论;2、基础理论层次;3、管理会计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4、管理会计事物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理论、管理会计具体实践。第三种,来自陈今池于1999年编著的《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一书中的观点:1、目标;2、概念,具体指计量、传送、信息、系统、规划、反馈和成本性态;3、原则;4、技术第四种,来自王隶华的《试论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中的观点:1、本质,即概念;2、对象;3、职能;4、目标;5、任务;6、环境;7、假设;8、原则;9、道德;10、哲学;11、文化;12、程序;13、方法;14、行为第五种,来自孙茂竹在其《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中
f的观点:1、假设;2、对象;3、目标;4、信息质量特征;5、职责;
6、重要活动
第六种,来自孟焰的于2004年发表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
究》中的观点:图示如下
基本理论目的本质职能对象
概念结构目标假设原则要素
应用理论技术规范理论
行为主体理论职业教育
实务操作理论
职业道德
第二部分:方法一、成本计算方法:(一)成本形态的计量1、工程分析法:根据成本应该是什么而非成本现在是什么来计量成本性态,它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原料、物料、劳动力、支持服务和设备有一个系统的分析。2、账户分析法:选择一个合理的成本动因,并将与该成本动因相关的各账户分类为变动或固定成本。(二)成本的计量1、传统作业成本法(ABC):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指导思想,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是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为准确真实。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
ABC):对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改进,考虑了闲置的产能,运用“时间方程式”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出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更贴近复杂的现实运营,避开对员工
f的调查,采用管理层预估计算时间,使得得到的时间数据更为科学准确。
3、目标成本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