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二册复习资料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古代中国农业相继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和铁犁牛耕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唐代出现结构更加完备、使用更有效率的曲辕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秦朝: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商代有专门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甲骨文中有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汉代:考古出土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织造技术,棉布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代蚕桑种植面积扩大,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西周青铜器大多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如司母戊大方鼎。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3)唐末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陶器:①原始时代的彩陶:②唐代: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瓷器:①原始青瓷,是一种釉陶,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到瓷;②唐代制瓷业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名句赞美青瓷)享有盛名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