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规模。
f家电网购企业带来的冲击与威胁大。(5)、行业的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高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较大,为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行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却导
致了价格的下降,这也是后来上演价格战的原因。家电产品的库存成本也较高,相对支付昂贵的库存费用,企业更愿意将产品销售出去,多家企业抢占市场的情况下降价不可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压力,使得这种情况恶化。
(6)、行业退出壁垒高。如要退出,不仅要付出推广产品品牌所要花费的众多成本,以及因在推广产品品牌时无力进行其他的商业投资和商业经营的机会成本。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固定成本、人员的培训费用以及已建立的销售网络资源。由于退出壁垒如此之高,使得业内企业不得不背水一战,由此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第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与外资供应商的相互依赖性十分密切。三星、诺基亚、索尼等外资品牌都是两者的核心供应商。三星、索尼、诺基亚也连续多年蝉联苏美两巨头前五大供应商榜单。这一方面反映了外资家电巨头对国美苏宁的高度依赖,另一方面,供应商集中度越高,单一零售商销售规模越大,也造成了双方之间与其他品牌、渠道的格局及零供关系变化。两大巨头约80的营业外收入来自销售仅占20左右的供应商群体,这对于中小规模的供应商来说,无疑是很难接受的。
苏宁电器的前五供应商已经由2008年的只有国内品牌海尔一家,到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海尔、美的、海信三家,苏宁电器对于外资品牌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国产品牌的采购占比在逐渐提升。
(1)、对供应商控制力和谈判能力的增强门店数目、网络布局和销售能力是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直接决定了零售商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能力和谈判能力。一直以来,国美电器的规模优势使其在于供应商的博弈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而目前这一优势正在被苏宁电器逐渐缩小甚至反超。2009年,苏宁电器以1170多亿的销售总规模领先于国美电器的1068亿元,143的增长率也远高于国美电器的21。从门店规模变化来看,2009年苏宁电器门店增幅为159,国美电器不升反降为141,而苏宁电器2010年上半年的134家的扩张规模,更是远远超过了国美电器的增长速度。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的扩张轨迹已经开始倒置。苏宁电器的规模优势越发明显,销售能力不断增强,门店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在可供与供应商谈判的筹码方面,正在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2)、供应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