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国股市还是晴雨表吗
作者:秦合舫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01期
2013年,中国的两大股票市场依然挣扎于熊市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全年以上证指数下跌675,深证成指下跌1091,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的表现最差收场,只有创业板市场在连续两年的大幅下跌之后获得报复性反弹,全年涨幅高达8273。这种结果不但让投资者伤痕累累,同时带来一个困惑:如果说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那中国股市这个晴雨表是否已经失灵?否则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而股市却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叨陪末座呢?
从全球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史看,资本市场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果,但是在某一个具体的时段,也经常会出现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相背离的情况,因为资本市场虽然说是实体经济的影子市场,但更多反映的是一种预期,有预期就存在不确定性和误差,并带来超涨或超跌。金融大鳄索罗斯用反身性理论来解释这个过程的变化:参入者的思维与参入的情景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认知与参入处于永远的变化过程之中。
参入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均衡点遥不可及,趋势也只是不断地朝着目标移动,参入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参入的情景,往往造成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某一时期内出现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变化相背离的情况,只能说是资本市场的特性使然,不能说就是失灵,也可以说这种现象非中国股市所特有,放眼全球,纵观历史,无不如此。
如果是这样,那么投资者损失的就只是时间,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因为这种背离终究会出现回归,直至出现超涨甚至泡沫。但是如果我们透过宏观经济依然保持的高增长(尽管这两年的增长率相比较而言已经下降,但和其他国家比较依然属于高增长)来看待具体的行业和企业的经营情况,可能就没有那么乐观,而真实的情况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再平衡、再调整的大势之下,股票市场上的诸多行业和企业都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调整和转型危机,各有各的难处,可以预计,即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舞台的主角将是一批新的面孔,一些曾经的成功者将难以避免地退出历史舞台。
以转型的视野来看待股市上的具体企业就会发现问题所在,比如数量不多但占据了股市总体利润中最大份额的金融银行业,尽管市盈率已经很低,但从预期看,随着金融业对民营资本的开放,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取利润的传统银行还能继续维持丰厚的利润吗?如果不能,那么新的利润池又在哪里?还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