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因为味觉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味觉细胞(接受
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味道




敏感区域舌侧(中)
舌尖
舌根
舌侧(前)
麻、辣、涩等为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说明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3、传播的速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声音传播的速度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
速度是340。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
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物体振动快,振动频率大,音调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蝙蝠:发出、接受超声波。B超:应用超声波。地震:发出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f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流星等。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
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井底之蛙所见甚小)。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等大、缩小、放大都有可能)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或3×105Km),空气中次之,液体中第三,固体中最慢。光年是长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