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题:西汉与匈奴的和战设计思路: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讲述的就是西汉王朝与匈奴、西域的民族关系。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对于初一学生来讲理解的难度较大,为此,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并将教材进行合理调整,把昭君出塞提到前面讲,使教学结构更紧凑,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内容主要有四部分:匈奴的强大、汉初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北击匈奴、昭君出塞。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结合使有的方法,加深学生匈奴族的了解;通过学生对战国图、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图的观察,获取信息,感受到匈奴的强大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通过对汉初实行和亲的原因、效果的分析探讨,与汉武帝时为什么能够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胜负与国力的关系。为什么昭君出塞成为历史佳话?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角色移情,通过对比加深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始终用问题设计来引领教学,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达到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法指导。初一学生刚刚接触系统的历史课学习,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引导。教给学生阅读材料、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历史,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汉初和亲政策、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
f北击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通过观察匈奴金属制品的图画,阅读有关材料,培养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等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材料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提取信
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提高历史认识能力
通过对西汉和亲政策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匈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为开发蒙古草原作
出贡献,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作出贡献。进而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
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正确评价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
国力的大小决定战争的胜负教学重点:西汉同匈奴的和战
教学难点:西汉同匈奴的关系有战有和,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