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的干湿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干湿状态,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原有公路路基土的干湿类型,可以根据路基的分界相对含水量或分界稠度划分;新建公路路基的干湿类型可用路基临界高度来判别。高速公路应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2特殊路基有软土,滑坡地段,岩坍与岩堆地段,泥石流,岩溶,多年冻土,黄土,膨胀土,盐渍土,沙漠,雪害,涎流冰地段路基等。它们对公路的稳定、耐久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岩溶溶洞顶板坍塌引起的路基下沉和破坏,岩溶地面坍塌破坏路基稳定性,反复泉与间歇泉浸泡路基基底,引起路基沉陷、坍塌或冒浆;雪害地段风吹雪可阻断交通,埋没车辆等。3对原地基的处理应遵循原则:原地基处理应按照设计要求精心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原地基处理除执行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部颁有关标准、规范规定,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原地基处理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保护生态环境。4对原地基有如下六点处理要求:(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
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2)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3)原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草皮等,清除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15cm,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4)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到规定要求;(5)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基底的压实度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6)当路堤基底横坡陡于1∶5时,基底坡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予以夯实。5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其中强度要求是按CBR值确定,应通过取土试验确定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巨粒土,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是较好的路基填料;石质土,如碎(砾)石土,砂土质碎(砾)石及碎(砾)石砂(粉粒或黏土),粗粒土,细粒土中的低液限黏质土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属于较好的路基填料。液限大于50、塑性大于26的土、含水量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