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促进互联网行业产业链优化和商业模式升级意义重大;从互联网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来看,对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新网民进行认知和行为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及时预见和规避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引导互联网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环境。
内容摘要
一2011年中国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网民规模达10000多万人2011年中国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新网民规模达10000多万人。其中,城镇新网民人数约占网民总体的638;农村网民人数约占网民总体的362。农村网民基础薄弱,进一步加快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是缩短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中国整体互联网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二网民网络应用数量较少,其侧重的应用与网民总体略有不同
新网民的网络应用数量低于全国网民总体的网络应用数量,平均为54个。在新网民的各种网络应用中,使用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和网络新闻。新网民成
2
f为网络新闻、搜索引擎、网络通讯、网络娱乐、网络炒股、网络教育等网络应用新增用户的主要来源,是促进上述网络应用发展的主要动力。三网民对互联网的人际交往价值认同较高,但网络生活孤独感较强
网民对互联网作为交往工具的认同度较高,网络在扩展人际交往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网民在互联网时代的孤独感较强,网络社会面临着人际交往“泡沫化“的挑战和考验。而随着上网时长的增长,网民对互联网的生活辅助作用、信息渠道价值的认同度逐步提升,这将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应用逐步由娱乐化走向价值化,推进具有实用价值的网络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第一章网民的网络应用
一、网民上网时间
CNNIC(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发现,网民在网上花费的时间与网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网龄越长,在网上花费的时间越长。上网时间是各种网络应用的基础和使用程度的客观反映。由于网民上网时间较短,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相对也较少,因此从网民的互联网使用技能层面分析,其网络行为成熟度较低。关于此观点,将会在网民的网络应用和网络生活形态中进一步得到验证。
图1不同网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
3
f二、网民总体的网络应用行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互联网各种应用所做的分类,将网民的互联网应用分为如下几类:网络媒体、互联网信息检索、网络通讯、网络社区、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和网络教育等。由于新网民往往从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应用开始进入网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