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3)组织审定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审查指导教师和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的资格。在第七学期第18周前将院(系)毕业设计情况一览表(附表四:毕业设计(论文)情况一览表)交教务处。r
(4)组织检查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r
(5)组织、审定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小组,按学校要求组织、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具体工作。r
(6)组织院(系)级答辩,审核成绩。r
(7)组织评选、推荐本单位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指导教师。r
(8)按学校规定上交、保管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资料。r
(9)做好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放假前,将院(系)毕业设计工作总结(附表十三)交教务处。r
(10)院(系)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工作。r
(三)教研室职责r
1.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r
2.教研室职责:r
(1)落实校、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定。r
(2)组织培训初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教师。r
(3)向院(系)推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及指导教师名单。r
(4)考核指导教师工作,监控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r
(5)组织并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r
(6)组织并实施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r
(7)向院(系)推荐本专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r
(8)做好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按规定汇总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资料。r
三、基本要求r
(一)综合素质r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责任意识、协作精神。r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工程意识和经济意识。r
3.在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r
(二)业务能力r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r
2.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学过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给定的任务。通过学习、实践与研究,使得理论知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r
3.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任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