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师基本功学习心得体会
第七章教学研究基本功“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主动的设计者和课程的研究者。因此,教学研究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研究不应也不能向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看齐,教师的研究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从自身内部发展起来为改变自身所面对的独特情景而进行的研究。我在数学教学中是这样进行课堂观察的:首先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在课堂即时多变的复杂现象中切中要点,确立观察重点,以确保课堂观察的有效性。(2)客观性原则。在观察的过程中,善于排除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干扰,全面、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情境,为教学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3)敏锐性原则。从常见的教学现象中,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捕捉转瞬即逝的变化,能根据学生的某一瞬间的面部表情、动作行为,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其愿望。(4)精细性原则。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出细微而重要的特征,及时捕捉一闪即逝的信息。其次用以下三种形式进行课堂观察(1)自我观察从授课者的角度观察课堂。自我观察是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基础,课堂发生的事件是即时的、可变的、动态生成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主要观察的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和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学习性行为表现,以及有关学生穿。着、仪表、携带的物品与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教师通过现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行动,或改变教学策略,或调整教学内容,或生成新内容,这是教师内隐知识的外显过程,也是教育智慧的体现过程。教师对同事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就越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2)个体观察从观课者的角度观察课堂。个体观察法是指作为同行的教师在日常观课活动时的课堂观察。由于日常的观课属于粗放型的,缺少研究意识,
1
f缺少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主题,课堂观察比较零散,观察效果一般。要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个体课堂观察一般在观察前确立观察主题,明确观察目的,以保证在观察中及时捕捉细节,重点记录,及时收集最直观、最突出和最有意义的资料,为观察后的反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