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7、“勤能补拙”充分说明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10、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2、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4、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15、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16、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17、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18、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19、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三、案例分析1、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他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2、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室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从德育的原则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