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及其教育要求:
①顺序性
不陵节而施,遵循量力性原则
②阶段性
不一刀切,一锅煮
③不平衡性
抓关键期
④互补性
长善救失
⑤个体差异性
因材施教
11、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12、教育目的的作用:①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导向作用。②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③对教育效果具有评价作用。1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③人们的教育理想。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14、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1)个体本位论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2)社会本位论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4)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1957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方针。1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第2页
f2018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①教育目的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②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③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④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大搞题海战术,素质教育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⑤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⑥教育结果不同:应试教育使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个性受到压抑,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16、什么是素质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17、素质教育的意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