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中职院校向高职院校升格初期,如何壮大师资力量是当前的热点话题。目前,大部分新升格高职院校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数量,甚至超过了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服务经济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特点是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较宽知识面,以技术能力的提高为主线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量的包括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的实际应用型技术人才。”1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能否有效承担起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使用,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能否评估成功甚至谋求长远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培养理念的偏颇新升格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发展过快,在解决生源问题以后,又面临着师生比重不达标、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为满足教学需要,很多高职院校大量引进青年教师作为教学机器使用,使其刚入职就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青年教师刚入职要承担
f起两门或者更多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青年教师一周20节甚至30节课,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相互研讨,这种“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降低青年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二)培养机制运行不完善新升格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职院校发展而来,以前中职院校管理模式“痕迹”明显,在教师发展上,体现在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一是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没有发挥,培训提高的力度不够,特别是对新进青年教师上都是“重使用轻培养”。二是人才队伍建设中,没有反映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考核要素中主要由学历、职称、成果数量等构成,而青年教师一般都是职称低、成果少,这就很容易引起青年教师的不满。而且大部分考核结果没有分析和反馈,使考核制度形同虚设,考核的激励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三)缺少全面的职业规划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接受的专业教育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他们从心理上认同高职院校教师这一岗位角色,并结合自身实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