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a
a)的旅游热,这便是现代旅游所崇尚的“三N”旅游。不难看出,从“三S”到“三N”是人类从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以精神为主的现代生态旅游追求。“三N”讲究的是一种“保护旅游对象”自然景物的精神消费。的确,今天世界大凡生态旅游开展得好的国家,都较好地遵从了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一些准则。
33国家政策
33,1,经济助力
在发达国家,都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纳入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在2000年有43亿美元用于国家公园,包括保护、科研、管理的开支。新西兰也是如此,国家公园内的一切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就是韩国,每年也有相当于人民币6亿元的资金用于国家公园管理。这些国家都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视为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基地和公众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因而拒绝商业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如肯尼亚、赞比亚等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国家,政府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方式,将社区的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正是由于这种公益性质的正确定位,因此从规划建设到立法和管理,一切与基本目标相抵触的活动,均在禁止之列,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自然属性,竭尽全力维持它们的自然状态。
33,2,政治加压
西方发达国家极为重视保护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就是这些基本设施,也力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和影响,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日本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不但不设缆车,就是上山公路也只修到两千多米,剩下的路连台阶都不修筑。这不仅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富士山的本来面貌,还有一种民族感情的因素,即对日本这座圣山的敬仰与尊重。同时,徒步登山更能体现生态旅游的真谛。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上生态旅游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他们将“无人工痕迹”作为国家公园扩大旅游市场的口号,这种理念使他们的旅游业在全世界享有很高声誉,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政府规定,禁止在国家公园中建造豪华宾馆,只允许设立简易的过夜设施,但保证安全和卫生。公园的营地一般设置在公园的边缘或毗邻的森林中,游客的垃圾自行分类后投入加盖的铁箱内,食物残渣要求完全清理干净,防止野生动物翻拾,从而改变其生活习性。韩国在户外旅游地也不搞豪华宾馆,有效地减少公园中的建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