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背景:1、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组织基础:A兴中会1894檀香山标志兴起B同盟会1905东京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思想基础: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
9
f为三民主义B、舆论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论战。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4、武装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由于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而失败,但是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二、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政体“五族共和”。2、影响:武昌起义使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三、高潮:1、中华民国建立:A、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B、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C、名义上为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2清帝退位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大权在握;立宪党和旧官僚的支持。五、意义: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17课五四运动一、背景1、一战后,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年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民族矛盾:1918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二、过程1、爆发: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10
f2、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有北京转移到上海,并展开“三罢”斗争。3、初步胜利:A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B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C释放被捕学生。三、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四、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一
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