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同步练习
◆选择题
1.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
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
C.汉朝
D.明清时期
2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
属于()
A.晓市B.村落
C.草市D.夜市
3.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
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与徽商齐名,
它是
A.浙商B.闽商
C.粤商D.晋商
4.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
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5.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6.下列各项与城市商业繁荣直接相关的是
f①唐诗②草市③会馆④夜市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袜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汉B.隋唐C.北宋D.元朝8.下图是我国古代画坛上的一幅著名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苏州怀胥桥商市的一幕场景。它有助于我们直接研究
清《盛世滋生图》A.商业交换的起源B.商业都会的崛起C.庙会集市的萌芽D.民间集市的出现
◆简答题◆
9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西南240度,船体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侧,而是端坐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26米以上,宽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六万件到八万件。
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