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金融力量在未来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荷兰过早而明智地将海上霸权拱手让予英国;西班牙在1588年的古典海战竞争中败于英国后,其贵族体制没有体现出组织广大拉美殖民地经济资源的能力;法国的扩张是非常古典主义的征服形态,这被布罗
f代尔称为“巨人症”,其放弃海外殖民地甚至可以说是其的一种解脱。唯有英国真正享受到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大国竞争所需的有力的海外资源支持。这难以仅仅用重商主义贸易垄断和市场自由主义等加以解释的,问题的核心是英国的金融长期发展战略。英国如何组织包括美洲在内的大洲际资源呢?虽然,包括法国、西班牙与荷兰在内的各国都拥有强大海军,并信奉海权的重要性,但是唯有英国采取了不同于西班牙之于拉美,或更早的时期荷兰及后来法国之于印度支那和印度的战略。英国人运用了其金融体系有效地组织了大洲贸易,这就是英国人被过早地被讥讽为食利者的原因,而事实就证明了这种金融贸易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组织模式增强了英国的国家力量。英国是在美国之前在全球组织起国家力量的唯一海上金融贸易强国,其有效地抑制法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并将战火烧到欧洲大陆,最终打跨了欧洲大陆的强权体系。
l两次大战间的德国:稳定的货币高于一切德国的经济崛起施于煤炭、钢铁以及化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工业体系。与法国相比较,德国是工业带动了其金融业的发展,而法国则是金融业推动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实力促进了其欧洲争霸的野心,新兴德国是欧洲固有秩序的挑战者。一战后的德国深受战胜国主导的欧洲金融体制的桎梏,尤其是法国企图以债务链条约束这个可怕的邻国。德国金融当局虽然不情愿,但是德国的通货膨胀却是打碎战
f后捆绑在德国身上的债务金融锁链的法宝。尽管这给德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法英等国主导下的国际金融秩序再也不能束缚住通货膨胀爆发后的德国了。紧随通胀之后的大萧条为德国开始复仇式的战争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历史机缘。多恩布什指出,大萧条促使了希特勒的上台。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