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三、新课程知识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f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