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3℃(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428冬季和夏季极端环境温度条件下仓储设施的温度控制应符合421~427要求。43操作要点431温度分布测试的布点原则a)在车厢内一次性同步布点,确保各测点采集数据的同步、有效。
fb)每个冷藏车箱体内测点数量不应少于9个,每增加20m增加9个测点,不足20m的按20m计算;均匀分布,通常根据车辆的长度和有效容积分2或3层布置。
c特殊区域应布设温度监测点,包括空调或制冷设备送风、回风位置、温度自动监测系统测点终端安装位置、门及可能的送风死角等位置。
d温度监测点均应布设在货物可能存放的位置。432应绘制测点分布示意图,标明各测点序号,并注明各序号对应的测试用温度记录仪编号。433放置于温度自动监测系统测点终端位置的验证用温度记录仪应尽可能靠近传感器以获得客观的数据。434开门测试应确保车门全开,安装有风幕机的车辆应同时开启;判断超温时限以验证用温度记录仪的读数和温度监测系统的超温报警提示为依据(以先到达者为准)。435以停机后车厢内最先达到温控限度的测点所经历的时长作为空调或制冷设备故障情况下的保温时限。436应设置多个测点的位置(如出风口、死角等)测点设置范围应覆盖相应的区域边界和中点(如送风夹角的两边和中线)。437满载测试使用模拟物的装载情况,应尽量接近车辆使用时货物的存储状态,以获得具可比性的车厢内气流分布状态。438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空载及满载性能确认:
冷藏车初次使用前;冷藏车改造后再次使用前;冷藏车停用超过确定的最大时限再启用前。439定期验证时应进行满载性能确认,满载条件为装载率高于70。4310在冷藏车达到规定温度并运行温度后,数据有效持续采集时间应根据车辆最长运输时间确定,不应小于5h。4311验证数据采集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5mi
。5冷藏箱或保温箱的性能确认51内容511箱内温度分布特性的测试与分析,分析箱体内温度变化及趋势。512蓄冷剂配备使用的条件测试。513温度自动监测系统测点终端或温度记录仪放置位置确认。
f514开箱作业对箱内温度分布及变化的影响。515高温或低温等极端外部环境条件下的保温效果评估。516运输最长时限验证。52要求521测试条件下的冷藏箱或保温箱内部各监测点温度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522蓄冷剂配备使用条件符合相应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523温度自动监测系统测点终端或温度记录仪放置位置应确保设备采集温度符合医药产品存放处的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