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具体手段的比较分析
陈鹏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在高中政治学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把握好这部分的知识,既能帮助他们理解各类国家机构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也能为他们的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如何精确地区分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这个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比较难。本文试图着眼于三者的差别,从多个方面对这三种具体的调控手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第一方面,定义不同。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第二,内涵不同。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经济计划主要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计划、五年规划、年度规划等。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相关准则和措施,高中教材较为简单地经济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上经济政策还涉及到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税收政策等。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第三,任务不同。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而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
f秩序,调节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公平和正义。第四,调控范围不同。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例如生产领域中一些与国家节能减排要求不相符合的经济活动要用行政手段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