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七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同步教案浙教版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2、了解大气压中臭气层的作用及其保护。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教学重难点自然界的氧、碳循环作业布置:作业本教学过程: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运动着,而且是在不断地循环演变中运动着。如已经学过的地球上水的循环,大气环流,洋流以及植物的生长循环等。这节课主要学习的是自然界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自然界中氧元素的循环:氧是构成生命的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之一。氧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地壳总质量近一半。在江河湖泊中,氧元素占水体总质量的90%。据化学家估计,在每平方米地球上空约有2吨氧气。【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换水、使用增氧气泵、养水草等。【问题】为什么在鱼缸里养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溶解氧呢?【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介绍普里斯特利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是放有绿色植物的时间长。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的产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糖类等有机物供人类和动物需要,并向大气释放氧气。氧的消耗⑴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重返大气⑵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后被氧气氧化变成水和二氧化碳;⑶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也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汽。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物质转化、循环和平衡)【思考】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开窗通风,使用清新剂、白天放置绿色植物。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二、保护臭氧层1、关于臭氧:氧气不是空气中唯一的氧化剂,空气成分中含臭氧,它的氧化性更强。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具有天蓝色和刺激性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溶于水,常温下不稳定,20分钟便自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