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分)(2(4(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分)(2解析:(1)材料一表明从西周到战国产量大幅度提高,主要说明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回答,只要课本所学知识就可以。(2)材料二英国农业的发展则与圈地运动、新技术和农业机械的运用有关。英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是相互促进的。要紧紧抓住和依托材料,并且结合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支分析,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3)把粮食产量的阶段和中国农业政策结合起来去分析。(4)三段材料农业的发展都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及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相关,要抓住这条主线。答案要点63分(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2
)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解析:D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
f(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二、秦汉11.(08年广东文基,19)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与居住区隔开②有专门官员管理A①②③B①③④③又叫草市C①②④①②④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D②③④
解析:B汉代草市还没有出现,排除③即可。①②④均符合题干的要求。12.(2008上海历史,A组3)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A《史记》B《三国志》C《汉书》D《资治通鉴》解析:C选项中的《史记》和《资治通鉴》均属于通史,不是断代史。《汉书》和《三国志》相比,《汉书》成书在前。而且《汉书》是班固在整理父亲班彪遗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而且在《汉书》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志”的体裁,如《食货志》等。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13.(08上海历史,A组4)东汉时期“豪强”的基本特征是A拥兵自重称霸一方C通过科举获得功名B依靠巧取豪夺聚敛财富D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解析:D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