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和行为,不喜欢老师婆婆妈妈的唠叨,不高兴老师总是手把手的教,渴望独立学习、生活。学生的“独立”要求往往是班主任与学生产生矛盾和分歧的主要原因,处理不当,久而久之会造成师生间感情隔膜,学生必定产生一种“逆师性”。为此,班主任应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立”要求,引导学生走向成熟。而与学生成为朋友,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会理解学生,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知道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爱好,真正进入他们的世界。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尽我所能的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最信赖的人那就是我,我会为他们指点迷津,排忧解难。我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朋友,他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能与我分享。四、正如“君子”,巧如“术士”
f“君子”是儒家教育培养的目标;“术士”即“智术能法之士”,是法家的教育目的。作为班主任,我一直认为环境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养成的就像昔日孟母三迁择邻一样好的班级环境氛围可以让学生心理成长更健康更有利于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因此在选择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既要有君子的正派,又要有“术士”的机变,二者有机结合。“正如君子”,首先要求教者要有高尚的师德,最起码不得违反《教师法》。绝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是一种非科学的、简单粗暴的异化了的教育手段对学生容易造成意料之外的心理甚至身体伤害。体罚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相反,极容易造成师生对立,闹成僵局。另外,绝不能以教育学生为借口直接或间接向家长索要回报,这种伸手型的做法,一方面会让家长为难;另一方面,也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使自己失去威信和号召力。当该学生违纪以后更是进退两难。“正如君子”,还包括以“君子之诚”、“仁爱之心”,坦率地与学生平等交往等高层次要求。当然,真理往前再迈一步就是谬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束缚手脚,瞻前顾后。在“正如君子”的同时,还要巧如“术士”,讲求策略擅长机变。比如,对“痞子型”学生,他们擅长诡辩且屡教不改。如果教育方法单一,他们会找到对付的办法。因些就要求班主任看得准、拿得稳、抓得狠,多动一些脑筋,善用新招;甚至可考虑,通过察言观色,设置一些心理或是语言“陷阱”,让他们自投罗网。再比如,对带头违纪的学生,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