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分工。36专业(工种)分工,它是职能分工下面第二次分工。37技术分工,指每一专业和工种内部按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进行的分工。如技术人员分为助理技术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38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39企业确定作业组的规模,一般1020人左右为宜。40车间是企业劳动协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415S分别表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42前三个S针对现场,其要点分别是:整理,将不用物品从现场清除;整顿,将有用的物品布置存放;清扫对现场清扫检查,保持清洁。后两个S则从规范化和人的素养高度巩固5S活动结果。43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15日内持许可证书和劳动合同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30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证。第三章:培训与开发一选择题:1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是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2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战略层次、组织层次、员工个体层次。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通常采用任务分析法)、在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采用绩效分析法)培训需求阶段分析:目前培训需求分析、未来培训需求分析3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1面谈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双向交流)、2重点团队分析法(通常由812人组成)、3工作任务分析法、4观察法、5调查问卷。4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或工作任务分析记录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以意大利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正规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5观察法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调查工具之一,它比较适合生产作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而对于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则不太适用。6循环评估模型旨在对员工培训需求提供一个连续的反馈,以用来周而复始地估计培训的需要。7教师的授课技巧高低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8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阶段。9培训后的工作:1向培训师致谢;2作问卷调查;3颁发结业证书;4清理、检查设备5培训效果评估。10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1认知成果;2技能成果;3情感成果;4绩效成果;5投资回报率。11认知成果用于衡量受训人员从培训中学到什么,一般应用笔试来评估认知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