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述农村殡葬改革和新农村建设
随着人们对死亡的科学认识不断提高,如何处置死者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信仰和习俗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殡葬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殡葬方式制约农村的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农村的民主建设进程,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1997年国务院出台了《殡葬管理条理》,试图引导全国的殡葬改革以及促进从属于民政系统的殡葬产业的改革和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殡葬改革涉及到亿万人的切身利益。如今,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殡葬改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传统殡葬的弊端传统的丧葬主要是土葬,因为人们始终坚信,阴间在地底下,死者在那儿可以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新生。但土葬的种种不可避免的弊端成了当前殡葬改革的理由。1、传统殡葬浪费大量的土地和木材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人人都要土葬的话将会出现死人同活人争地的现象。一定数量的土地用做坟地,将相对减少农民的住宅面积和耕地面积。另外,土葬所必须的棺材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每副棺材要上好木材一个多立方米,而且我国人口众多,总消耗量将是
f个庞大的数字。加上其他方面的木材消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因素将大大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状况。2、传统殡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土葬的仪式烦琐,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比如挖坟、下葬、宴请答谢亲朋好友等。另外,由于人口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如果实行土葬,每逢清明,子孙后代为了祭祀先人,往往不远万里劳累奔波。3、传统殡葬污染环境土葬对地下环境的污染问题,虽然现在还很难拿出非常科学的数据来证明,但土葬对地表水的影响则是可以想象到的。尤其在土葬坟墓集中的区域,这种因土葬而带来的污染是客观存在的。二、殡葬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这对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要求。殡葬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发现,殡葬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以下功能。1、殡葬改革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殡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