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从事业单位改革看高校去行政化的发展未来
中央针对目前国内事业单位发展滞后,机制不完善的现状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措施。改革类目繁多,说起来也笼统,这里就结合也是最近关注度较高的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据了解,一些事业单位“事政不分,管办不分”是此次改革所针对的最大问题之一,我们首先来看社会普遍接受的关于事业单位的定义: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政事不分”是说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政事边界不清,功能定位不明,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既存在“越位”又有“缺位”问题,对事业单位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标准、行为规范的宏观管理不足,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落实不够,公共服务效率不高。“管办不分”指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举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管理,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又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管”、“办”的职责不明确,主管部门专注于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全社会、全行业事业单位提供公平环境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就目前国内而言,很多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几乎等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现象随处可见。虽然说目前我国法律承认其合法性,但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却害怕这样扭曲的机制会被过分植入国内高校,使大学校园这样原本应该充斥着自由与真理的学术共同体被腐蚀得面目全非。然而,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
f纵观国内百千高校,就目前的“行政化”机制着实令人堪忧。首先,就高校外部关系而言,“行政化”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将高校作为行政机构管理,管办不分。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职能界定不清,政府大包大揽、高度集中,高校作为办学主体的地位不彰,办学自主权得不到保证,一切围绕政府部门的规划指令行事管理作风官僚,政府部门森严的等级制度、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与高校本应具有的学术优先、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大相径庭资源分配不公,大量资源集中在政府官员手中,一方面高校为争取有限的资源,必然围绕政府官员的行政指令办学,而无视行政指令的科学性,同时留下了大量权力寻租的空间,另一方面政府官员的政绩需要、知识水平及认知结构潜在影响着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其次,从高校内部管理来看,“行政化”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控制和干预。具体表现有三点:一是行政事务与学术事务界定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