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2.简述刑法中危害社会的行为。3.简述不作为成立的条件。4.简述我国《刑法》关于危害结果之规定的意义。5.简述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6.简述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异同点。7.简述过于自信过失的成立特征。8.简述疏忽大意过失的特征。9.简述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10.如何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11.样理解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2.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认定及处罚原则。13.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联系和区别。
f六、案例分析1.问:张某,男,35岁。某日晚10时左右,天下着小雨,张驾驶汽车返回车库。同车的马某将车库门打开,张关灭汽车大灯,只开小灯驶进院内。在调头准备倒车时,汽车右前轮将睡在塑料布下的李某当场压死。后查明,李是一过路借宿的农民,原安排他在车库的马车上睡,后来他自行搬到车库院中,并用大块塑料布蒙头盖脚睡在地上。在准备调头倒车时,张和同车的马,都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李。在本案中,对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2.问:汽车司机张某驾驶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