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在刑事责任中的意义是()。A.确立了行为人对特定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B.负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D.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18.刑事责任能力是指()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D.意识和意志能力19.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D.不满14周岁20.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A.可以负刑事责任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21.甲(15岁)先后唆使乙(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l万余元;唆使丙(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丁(15岁)抢劫他人财物1500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盗窃罪B.抢劫罪C.绑架罪D.抢劫罪、绑架罪22.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A.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D.从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2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应当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4.在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和无刑事责任能力之间,还有()能力的状况。A.过度责任B.减弱责任C.限制责任D.耗弱责任25.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自己行为时,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26.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是指()。A.精神障碍人B.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
fC.醉酒人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7.必备的主观要件是()。A.罪过B.犯罪目的C.犯罪动机D.意外事件28.下列何种犯罪,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是()。A.杀人罪B.强奸罪C.诬告陷害罪D.抢劫罪29.甲欲杀妻另娶,某日在其妻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他知道通常乙会喂3岁的女儿食物,但由于杀妻心切不顾孩子的死活,则甲对其女儿死亡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30.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