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防治水措施研究【摘要】矿井主要水害事故表明,采空区积水和断层、裂隙、钻孔的导水是矿井水害事故的内在因素,由于煤矿技术力量薄弱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易引起水害。因此加强矿井水的探测和疏放工作,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采取相应的矿井防治水措施,是降低煤矿水害事故的必要条件。【关键词】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断层含水层防治水措施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1地层井田地层自下而上简述如下1前古生界变质岩系由黑云母花岗岩、白云质大理岩和黑云母片麻岩等组成,是本区最古老的地层,构成煤系地层的基底。2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的石头河子含煤组总厚度在700m900m之间、石头庙子组厚度约300m500m、东山组地层厚度660m左右。3新生界第四系q主要由砾石、沙质粘土、黄色粘土、黑色腐植土组成,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厚度一般在1m8m之间。12地质构造矿井内构造比较复杂,通过多年生产勘探及井下巷道揭露,生产区内的构造除f47、f16初步控制外,其余断层已基本得到了控制。根据断层的序次,可划分为两期。第一期构造主要为北西向主干断层,主要有f17、f47断层。f17断层断层走向与含煤地层走向相近,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从5
f号勘探线延至15号勘探线,贯穿南北,是西部边界的大断层,各勘探线都有钻孔和井巷工程严密控制。断层落差较均匀,约在200m左右,走向
e2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20°左右。f47断层贯穿南北的大断层,是生产区与群英山勘探区的分界断层,只有部分钻孔控制,井巷无确切的控制点,断层落差80m200m,走向
e25°左右,倾向北西,倾角35°左右。
第二期构造是由第一期构造所派生的中型断层,落差在50m以上,井下控制较好的有6条,分别为f1、f2、f322、f10、f12、f49,较大的逆断层3条,为f33、f3、f8。除上述50m以上的断层外,小断层特别发育,每个回采区的边界,大中断层的派生小构造直接延续到回采工作面,给正常圈定回采面造成障碍,有不少回采面在回采过程中因小构造的出现,重新送切眼和绕道,给正常接续和生产造成困难。
13含水层1含水层的划分。根据地层时代、岩性的不同,将本区含水层划分为四个含水岩系基底花岗片麻岩含水岩系、白垩纪城子河组含煤组砂岩含水岩系、白垩纪砂砾岩含水岩系、第四纪冲积沙砾石含水岩系。①基底花岗片麻岩含水岩系岩性为花岗片麻岩,为煤系地层的基底,中等裂隙,裂隙中含水量较小。1986年5月在开拓f17断层下盘,二水平配风巷有揭露点,其断层裂隙涌水量455m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