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B;12、C;13、C;14、B;15、C。
f二、判断题:20分,要求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2.(√);3.(√);4.(√);5.√;6.(×);7.(×);8.(×);9(×);10(√)。
三、简答题:24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8分,共3小题。1、简述需求规律及其原因。答:含义:在需求条件保持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需求曲线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P↓下降会引起Q↑提高。(4分)原因:收入效应:即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变化后,相当于消费者用于购买商品的收入相对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需求量;(2分)替代效应: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它效用相同的产品,使得涨价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它效用相同的产品,转而购买降价商品,使得降价商品的需求量上升。(2分)说明:解释也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样得4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总的满足程度(即总效用)会增加,但总效用会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增加,即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满足程度或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是消费者主观评价商品价值的依据。由于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使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作用,边际购买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必然递减。在假定单位货币的效用量不变,消费者愿意为该边际购买支付的货币量必然要下降,边际购买量的货币支付即为价格。从而导致随着购买量的增加必然价格下降,即需求规律的存在。)
2、作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答: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可变要素投入增加过程中MP、TP、AP之间的关系如图。(3分)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2分)1)由MPΔTPΔLdTPdL可知,当投入为L时,MP为TP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2)MP>0时,TP上升,MP<0时,TP下降;MP0时,TP达到最大;3)MP上升时,TP递增增加,MP下降时,TP递减增加;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由APTPL可知,当投入为L时,AP为TP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1分)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2分)1)MP>AP时,AP上升;2)MP<AP时,AP下降;3)MP=AP时,AP达到最大。显然,边际产量决定总产量和平均产量。3、试用工资上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