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关健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一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现状分析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校及任课教师对形势与政策在概念上认识模糊,对课程定位不清,没有意识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流于形式,使教育目的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重视专业建设,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学时总量数和学期数大打折扣时间安排出现“见缝插针”,安排在晚上或者周六、周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形势与政策的社会价值,对之缺乏兴趣,觉得与专业不挂钩、成才不相关,“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听课也是浪费时间,觉得空洞、枯燥无味。2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低,流动性大。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常见状况,“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专职教师较少,更多的教学任务普遍由从事行政工作的领导、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兼职教师来承担”。这支教师队伍“杂牌化”,文化背景差异大,对课程的掌握及其有限而且平时工作繁忙,琐碎的事情多杂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该课程建设。加之,行政、辅导员类教师队伍整体处于年青化,换岗、离职频繁,导致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变动性较大,直接制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
f二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教学管理。首先,强化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要求高校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文件精神,摆正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的学院牵头负责,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直接参与,分工负责,互相协作,共同搞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工作机制。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借鉴与学习其他教学管理经验,制定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原则,有效地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以制度化建设来规范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必修课,规范其考核制度,纳入学生的总成绩,引起学生重视。2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拓展教学课堂。新现象,新问题,新形势层出不穷,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只有不断更新,以迎合学生们关注的焦点、热点或疑惑,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