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支持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包括研究开放基础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鼓励与生物产
f业相关的企业、专业人才、投资等向产业基地集聚,引导生物产业基地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以生物医药为例,血液制品、生化制品、诊断试剂以及疫苗等四大类细分产业的发展均历经了10多年国家政策性整顿和规范的过程,经过较为充分的竞争和行业洗牌,目前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达安基因分别成长为防疫制品、血液制品、生化诊断试剂、核酸诊断试剂子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居于子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在行业洗牌、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有望借助“资本优势+子行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竞争地位,充分分享子行业的未来成长,获得持续业绩增长。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其净利润率也高普遍达15以上。其特点是:科技型企业,技术领先;注重研发,新产品推动成长;拥有专家型、年轻化管理团队,机制灵活,决策反映快;小而专,成长性良好。在疫苗领域,中国目前共有疫苗生产企业38家,能生产预防26种传染病的44种疫苗。对比国际市场,中国疫苗生产企业数量偏多,规模较小,国际疫苗生产主要由欧美发达国家供应,形成了赛诺菲巴斯德ASP、辉瑞惠氏、默克、葛兰素史克GSK、诺华5强争霸的格局。由于经济和其他技术因素的影响,中国疫苗生产企业除在个别品种上有比较优势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在生物芯片领域,从2000年开始,国家陆续投入近5亿元人民币,建立了北京、上海两个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加强中国在这一新兴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重点组织实施了“功能基因组及生物芯片研究”重大专项,对生物芯片的系统研发给予了倾斜性支持。目前,生物芯片产业在中国已初见端倪,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天津、西安、南京、深圳、哈尔滨等地近50家生物芯片研发机构和30多家生物芯片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北京博奥、上海生物芯片、天津生
f物芯片等企业已成为中国生物芯片产业的主导力量。二、发展特点1、集聚化发展趋势日趋显著目前,全国正在兴建的各类生物医药园区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有100多个,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批准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已有38个。这些园区和基地的建设促进了生物医药企业的集聚化发展,吸引了一批留学生回国创业,对加速生物技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