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行业实现了年均14的高速增长,带动生物产业保持高速增长;而在2008-2009年期间,生物医药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也拉低了中国生物产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此外,生物农业、生物质能对于中国生物产业的带动也十分显著,尤其是伴随着转基因作物在中国获批,生物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在近两年成为生物产业组成中发展最快的行业。3、产业结构根据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国将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能、生物制造和环保产业为重点,发展壮大生物产业。生物医药在生物产业中的比重最大,达到425。2006-2010年期间,生物医药产业由790亿元迅速增长到134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4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物农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转基因棉花、生物农药、畜禽疫苗等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著。生物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增强,2010年中国生物农业规模大约在857亿元左右,其中生物种业的比重又超过一半。目前,在黑龙江、山东、河南、吉林、云南等农业大省、特色省份的生物农业产值相对较高。
f中国生物质能经历了2006-2007年迅猛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初步规模。尽管在2008-2010年生物质能的热度开始下降,但在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方面仍有持续的投入。目前中国生物质能产值规模大约在211亿元左右。生物质能产业集中度较高,生物质发电主要受五大电企控制;燃料乙醇则基本形成中石油和中粮“双寡头”市场模式,主要生产基地分布于广西、山东、安徽等。中国生物制造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基材料、生物发酵和酶等食品及工业用产品,2010年产值大约在705亿元左右。山东德州是中国最大的生物制造基地,功能糖、大豆高蛋白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生物环保在中国仍属于新兴领域,是生物技术与产品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乐观估计“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年均30以上的增长。4.生物科技园以基地为载体的空间发展格局促进生物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了生物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集群效应初步显现。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产业聚集区,围绕上海、杭州等基地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较好的产业集群。上海基地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新产品,形成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国家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杭州基地目前已形成以生物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