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消失很快B、消失很慢C、能被意识到D、可能进入时间记忆系统
4、长时记忆的特点(AB)A、容量大B、保持时间无限C、容量是7±2个项目D、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
5、为了避免单字的系列位置效应与单字本身的频率、意义性等属性发生混淆,(AC)应该A、确定单字频率和意义性C、单字呈现顺序随机安排6、使认识失调达到和谐的途径有(BC)A、克服避免失败的倾向C、减少不一致认识的数目或重要性三、填空题B、增加一致认识的数目或重要性D、与朋友和谐相处B、增加被试人数D、每次以同样的顺序呈现单字
f1、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下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自变量的(交互作用)。2、如果用数量估计法来制作比例量表,其结果支持(斯蒂文斯)定律。3、当用选择反应时作因变量时,要考虑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之间的(互换关系)4、回忆时,人们倾向于按照群体集的原则来组织材料,如果没有群集可利用,他们就用自己的(主观组织)。5、经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能力与以下三个因素是相关的:①儿童母系的复杂情况;②母亲的情绪和言语响应;③(适当的玩具及其有效性)。6、调查发现,儿童词汇量的增长速度惊人的快,心理学家称之为(语言爆炸)。7、“代表性”和“可利用性”对被试判断事件的概率影响很大,虽然它们不是正确的线索。另一方面,样本的大小)是一个正确的线索,但人们没有好好利用它。(8、一般来说,避免失败的倾向是干扰(积极)动机的。四、判断题1、在做选择反应时实验时,选择反应的数量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必须相同。(√)2、在测量味觉阈限时,刺激的安排决不用递减的系列。√)(3、通过组块的方式可以把较多的材料组织在一起,因而减少了记忆容量。(×)4、当任务困难时,其他人在场有利于操作。(×)5、有强烈成就动机的人,最愿意选择中等困难的任务。√)(五、名词解释1、因变量的信度2、自变量的混淆3、视敏度4、节省法六、简答题1、什么是75差别阈限?2、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制成顺序量表?
f3、斯塔尔为研究幼婴对文法的理解,设计了一个儿童听偏好的实验。简要说明该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其结果如何?七、图表题下列中的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它说明了什么问题路济斯水壶问题八、设计题用组间设计方法与组内设计方法分别设计实验,来测定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