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以及非核心研发环节和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将不断调整升级,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仍将保持领先优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制造业等领域虽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国际分工中仍将处于不利地位。三、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将再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产生巨大冲击,今年全球贸易量有可能创战后以来最大降幅,出现10左右的下降,明年有望恢复增长;金融危机导致众多跨国公司融资条件恶化和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迫使其收缩对外投资,今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有可能大幅下降50以上,明年止跌回升的难度依然较大。
f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虽然导致全球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暂时处于下降和低迷状态,但随着世界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重新走向复苏,预计“十二五”时期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还将再趋活跃。四、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大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能源资源需求大量增加,世界各国对各类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工业化行列,也使得各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大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退化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对世界经济发展也构成越来越大的制约。五、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将进一步削弱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国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计划,向金融体系大量注入流动性,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大幅飙升,美元汇率剧烈波动,市场普遍预期美元汇率在长期仍面临巨大贬值压力,其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将进一步削弱,世界各国强烈要求改革以美元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货币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元化,有可能形成由美、欧、中三大经济体货币共同主导的格局。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为降低主要国际货币之间汇率波动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未来世界各国在继续深化经济金融和货币合作以及探索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中,有可能效仿欧元区的做法,探索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和全球统一货币,彻底打破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运行的不合理格局。六、主要新兴经济体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