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正确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导入新课】【自主预习】(要求:1、通看课文,包括大小字,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2、用笔在教材上做好勾画;)1、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①,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②大量中原人口的,增加了南方的,带来了先进的;③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2)表现:①北宋时引进越南并得到推广,南方成为主要产地,、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谚语:“”,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③宋朝时,茶树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有很多茶园。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2)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3)制瓷业:①南宋时江南成为制瓷业重心;②浙江哥窑烧制;③成为瓷都。(4)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造船业发达。3、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1)商业都市: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和,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超过北宋时的开封。(2)对外贸易:①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大商港,政府设管理对外贸易;②南宋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货币的变化:,四川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到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合作探究】探究一: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什么时候开始?何时完成?
探究二:阅读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朝廷故都时,实仰东南赋。”南宋诗人陆游请回答:⑴材料中的“苏湖”“故都”分别指今天的哪儿?⑵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史实?这种局面形成于何时?
f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宋时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C、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发展D、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苏湖熟,天下足”这种现象最早应出现于我国A、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