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辽宁三支一扶考试内容行测技巧:如何作答以问题为导向的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由于文段材料长,做题时间有限,考生在复习这一板块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碰上有些以描述问题为主的文段时总是会陷入所谓的“到底是选观点还是选内容”、“到底该不该推一步”的纠结中。有些考生以往碰到这类以问题为导向的材料时总是会习惯性的根据文段的提问去判断。如果是问“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等,就认为是选内容,不需要推断如果是问“意在说明”、“意在强调”等,就认为是要推一步,选观点。其实不然,如果这么一刀切的去选择,往往是前者忽视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者忽视了原文的话题核心。那么以问题为导向的文段具体应该如何去选择选项,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来解答各位考生的疑惑。以问题为导向的文段的特点就是文段会描述某些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这类文段的主旨不是以提问作为判断依据的,而应该关注的是文段内容的构成以及选项的设置。文段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论述,命题人其目的不仅仅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在哪里,更多是希望能看到考生具备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说“一个体重严重超标的人,他的各项身体机能都会减弱,如果不注意控制的话,长此以往,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这这段话主要内容是体重过重对身体不好,作者是想通过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超重人群应该要注意控制体重。这其实就是要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至于是否涉及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就得结合文段的描述内容来分析了,具体来说会涉及到以下几类结构的文段。一、重要性缺陷文段内容构成是先描述一件事情很重要,很有意义,然后再说到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还存在一些不足存在问题,文段的主旨观点往往是想要弥补缺陷解决问题。【例1】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
f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B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D我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