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2004-2005第一学期工作总结r
王初明r
r
工作职责:本学期担任高一4、7、9三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每周6个教案,18节课,另外担任了高一数学竞赛班的辅导工作和校本教材的编写。r
r
出勤情况: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教研活动及每周的升旗仪式等,按时上课和坐班,没耽误学生的一节课。r
r
工作成绩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比入学时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多次帮助组内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r
r
工作体会r
r
1.对学生的认识:r
r
新一届高一的学生与往届相比有所不同。优点是他们的兴趣更加广泛,思维更活跃,所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更广;缺点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意志品质较弱,组织纪律性较差,团结协作的精神不足,尤其是本学期表现更为突出。r
r
2.教学体会:r
r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我有以下体会: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r
r
3.具体措施:r
r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r
r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