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瑞典和德国中产阶级的状况及其启示一内容提要:瑞典和德国是公认的中产阶级规模比较庞大的国家。对于它们的实地考察,可以给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瑞典和德国中产阶级形成的重要因素是:1,有对中产阶级思想的培育;2,有扩大中产阶级运动;3,有铸造中产阶级的制度;4,中产阶级有教养。通过调研,我们的主要收获有:1,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内的相对水平,不是国际的相对水平和绝对水平。2,基尼系数一日不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一日难提高。与此同时,中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农村人口占61%的情况下实现共同富裕,是难以想象的;3,虽然中等收入群体结果表现为收入水平,但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决定因素在于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4,中等收入群体主要不是看消费水平,也主要不是看财产的多少,而是看可持续的收入能力;5,在企业内部,应该鼓励工人向雇主索取剩余价值;6,应该千方百计改善农民的收入预期;7,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8,税收制度对做大中等收入群体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作用原理是“限高,促中,提低”;9,加强财富转移支付,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且有利于巩固中等收入群体的持久性;10,继续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我们结合对十六大报告的学习,在2003年开展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并于当年11月23-12日对瑞典和德国中产阶级状况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先后拜访了瑞典社会保障部和斯德哥尔摩省社会保障局,柏林议会和德国工会杜塞尔多夫地区分部。现在,将有关调研收获汇报如下。一,瑞典和德国是中产阶级队伍相当庞大的国家1,瑞典的中产阶级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624公里。从1397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1523年重获独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宣布中立。1950年5月9日同我国建交,瑞典是最早实行社会福利、全民医疗的国家,但近几年却因国家支出过多而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