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迁移规律,课前我设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练习。只要明确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二、创设情境,激情引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本课还是由儿童喜闻乐见的“乘车”这一情境引入,抓住童心,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进而讲清图意,提出问题。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氛围,诱发了学生情感的孕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解决“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这一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3635”。三、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在教学中,面对“3635”的计算任务,我首先让学生大胆的猜想,为了验证大家的猜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个位上6加5满十,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注重了引导学生观察满10根后捆成一捆
f的过程,以此直观地说明进位加法中当个位上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
问题。并在竖式上将进位的过程反映出来,由此让学生切实理解“为
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两大核心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标志
着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过程的全面理解。在学生活动的过程
中,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
于盲目,才更有意义。
合作交流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学生理解算理和
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思考:“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通过
小组之间的探究交流活动,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的计算从列式对位、
计算顺序和进位等方面加以总结。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多角度
地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把教师“教”的内容变成学生互
动交流、相互促进的“学”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方法形成过
程的理解。把具体的直观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建模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
意义的,有创新意识的,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我会算
58
67
37
25
39
24
53
36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
方法。
f2、教材12页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设计是使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