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C.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BB项,“聊以释怀”不恰当。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
【解析】通过课下注解可以了解到作者是宋朝遗民,此时国家已经灭亡,从诗句中出现的“怀乡恨”可以看出抒发的情感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由题目“杜鹃花得红字”,行文中“只将遗恨寄芳丛”句,又可以看出是借杜鹃花寄情,是典型的咏物诗,采取的抒情方式是托物言志;“啼血”运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由此引出下文的“杜鹃花”。《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运用的手法是通过渲染环境的恶劣,衬托作者被贬后的痛苦。【答案】①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给全诗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临江仙
用心
f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1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②①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C.“沙头惊起双禽”中的“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受到惊吓,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