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的比较方法
1.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一般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若是同周期的,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若是同主族的,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半径依次增大。2.若几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3.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离子中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因为同周期元素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一定比阴离子少一层。4.同种金属元素形成的不同金属离子,其所带正电荷数越多(失电子越多),半径越小。
☆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总原则是:
1.电子层数不同时,看电子层数,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电子层数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3.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看电子数,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Fe2)r(Fe3)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5.若微粒所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既不相同又不相邻,则一般难以直接定性判断其半径大小,需要查找有关数据才能判断。
十一、原电池:
原电池形成三条件:“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原理三要点:(1)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原电池电解池(1)定义(2)形成条件(3)电极名称(4)反应类型(5)外电路电子流向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形成回路外接电源、形成回路负极氧化正极还原阳极氧化阴极还原
负极流出、正极流入
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十二、“10电子”“18电子”、“14电子”“22电子”“3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分子
3
离
2
子
一核10电子的二核10电子的
NeHF
N(固)、O(固)、Na、Mg2、、FAl3OH
5
f三核10电子的四核10电子的五核10电子的2.“18电子”的微粒:
H2ONH3CH4分子ArF2、HClH2SPH3、H2O2SiH4、CH3FN2H4、CH3OHCH3NH2CH3CH3
NH2
H3ONH4离
2
子
一核18电子二核18电子三核18电子四核18电子五核18电子六核18电子七核18电子八核18电子3.“14电子”N2COSiC2C2H2“22电子”CO2N2ON3BeF2“38电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