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战略分析
我国的商业银行仍然在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上非常谨慎和滞后,其核心原因就在于“风险”二字。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既没有好的信用评级和透明的财务数据,又没有不动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资源,在传统的信贷评估体系下,其过高的风险等级因此成为了银行“惜贷”的主因。而就“控制贷款风险”这一角度而言,物流金融创新极有可能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间接融资形式,因为这一业务在两个方面让“贷款风险”得到了很好的规避。一是业务可充分利用供应链上的贸易关系,依托中小企业丰富的动产资源进行担保,从而能有效缓释信用风险。二是由于银行与物流、担保企业结成了联盟,从而能够在支撑中小企业物流和资金流匹配运作的同时,保持对中小企业及其质押物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物流金融业务这些优点,国外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较为普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动产担保已占担保总数的70,而且银行与物流担保企业仍然在不断地开展物流金融的产品创新,并将业务向全球范围扩张。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将这一业务确定为战略发展方向。不同银行、不同地区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的程度与水平却有明显差别。这一现象说明,虽然物流金融是一个很好的业务,但在现实业务的开展还面临许多挑战,商业银行如何采取措施面对这些挑战,将直接决定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定位,相应的战略实施系统保证战略执行效果都是需要关注的。。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面临的问题分析1、物流金融业务缺乏相应制度规范。目前物流金融业务的模式有十多种,不同银行、不同的物流企业、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操作规程及合同条款,由于没有制定相对统一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合同条款规范和相应的操作标准,这使得银行和物流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还有待提高,操作程序也有待规范。此外,大部分商业银行还不能根据各种物流金融产品的性质识别评估风险,还没有从主体分析的风险管理理念有效转化为基于交易过程的风险管理理念,也没有根据物流金融业务的特点构建有针对性的科学定价机制。2、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仍需深化。商业银行还没有在物流金融业务开展上与保险机构、担保机构以及民间资本形成有效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很多商业银行还较为缺乏与物流企业的有效合作机制,在业务上分歧较大,较难对业务涉及的担保品进行有效的保管和监控。3、业务服务水平还须提高。国外的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