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甘静雯周瑶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2期
【摘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为学习者创造提供了自主建构、交互合作、学以致用的机会,是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传统课堂的教学现状及构建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出发,论述构建第二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从而得出构建科学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关键词】第二课堂建构主义动机激励一、传统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构建第二课堂必要性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1课堂活动依赖教科书;2教师在课堂上强调语言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3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吸收知识;4评估手段上教学与考试分离,学生把分数高低看成学习是否有效的依据。另外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通常具有后滞性,因此难以满足学生在语言输入及输出上的需求,而构建科学、系统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就能为学生增加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机会。第二课堂可以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着手,在传统教学之外根据学习者各自的特点,开展能够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活动,为他们创造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独立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传统课堂上的学习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当等问题,但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活动组织能力突出、自主创新性强、思维较灵活等优势,加强对第二课堂的建设。近年来,各高校正努力构建科学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如何实现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第二课堂,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第二课堂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而除了需要明确的组织机构、指导监督、多样的活动形式外,还离不开灵活、科学的激励机制。二、构建第二课堂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后由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发展分为不同的流派。现代的视角看建构主义,它是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综合性学习理论,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哲学观、学习观、教学观和课堂观。该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理论强调知识应用的情境性,即知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情景,人们在解决现实问题时仅靠已有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对已有知识进行改组、重建。皮亚杰创立的建构主义学说就十分重视人的认识的能动性,他认为学生应是主动建构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