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审批决策主要依据:一是审批的贷款业务合法合规;二是审批业务程序合规;三是授信方案各基本要素合理;四是还款来源稳定可靠;五是风险管理措施可控。
解读新规,对信贷授权也有详细的诠释:涉及到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关键岗位;授权分类涉及直接授权、转
第18页共41页
f授权、临时授权;意义在于强化内控、集中管理、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法规要求上要求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授权与转授权机制,实行分级审批,二是确保审批人员按照授权独立审批贷款,三是对越权、变相超越权限审批贷款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基本原则要求授权适度、差别授权、动态调整、权责一致;授权确定方法包括(1)因素量化评定,关注管理水平、资产质量、区域环境、信用评级等方面;(2)定性综合调整:业务门类及品种、行业及风险特点。
对审贷分离的具体要求:审贷分离要求调查与风险评价分离。法规要求建立审贷分离岗位制衡机制;建立贷款调查岗和贷款审查岗的考核与问责机制。一般分离方式分为地区分离、部门分离、岗位分离。实施要点主要概括为:审查人员与借款人一般不直接接触;审查人员无最终决策权;审查人员应真正成为信贷专家;集体审议机制(贷审会);按程序审批。
贷款审查事项是指在贷款审查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的事项,特别是根据贷款新规的新要求进行重点审查的内容。关注审查事项有助于保证贷款审查的有效性,保证审查结果的合理性。不同的授信品种的风险特点、应关注的重点各有不
第19页共41页
f同,因此,审查事项的基本内容也有所不同。审查的基本内容主要为信贷资料完整性及调查工作与申报流程的合规性审查。A、借款人主体资格及基本情况审查:借款人主体资格及经营资格的合法性,贷款用途是否在其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借款人股东的实力及注册资金的到位情况,产权关系是否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借款人申请贷款是否履行了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授权程序;借款人的银行及商业信用记录以及法定代表人和核心管理人员的背景、主要履历、品行和个人信用记录;B、信贷业务政策符合性审查:借款用途及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产业行业政策、土地、环保和节能政策、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等,借款项目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获得审批。借款人股东的实力及注册资金的到位情况,产权关系是否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客户准入及借款用途是否符合银行区域、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