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车工实训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近几年在国家支持下很多职校建设了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训条件,大大缩小了课堂教学和实际生产的距离,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是当前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先天的不足,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训练环境而不是实际的生产环境,实训基地和学生就业后面临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差距,无法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深度紧密结合。例如,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车工实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材料不充分。实训基地许多设备功能不全,没有工艺和精度的保障,达不到产品质量和技术要求。实验材料短缺,用真实的工业原材料让学生练习成本很高,为节省成本,往往用木棒和塑料代替钢材。学生只能学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与生产实际要求有很大差距;第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实战经验不足,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存在很大困难;第三,学生在实训中以完成教学课题为主,不是真实的产品生产过程,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完整的企业操作规范,感受不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工厂的管理制度,学生的职业素质塑造不充分,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办学模式上,国家十分提倡走校企合作之路,希望双方达成共识,实现双赢。
f一、校企合作建车工生产车间,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四会市互感器厂及其他有实力的企业签订了合同,在校内建车工生产车间,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有计划地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按企业需要调整实训课程设置及校本教材的开发,探索开辟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新途径。二、校企合作车工生产车间的运行模式生产性实训并非自己办企业,而是采用替企业加工产品的方式,学校不负责产品的设计与销售,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学校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接受企业生产产品或加工某个零件的订单。企业在产品验收合格后给学校发放计件报酬。学校所得收入一部分用于学生的报酬,一部分用于维持实训基地的运转。三、推进校企合作车工生产车间五合一,打造“准职业人”1实现校内外实训环境合一。按照企业生产环境建设车工模拟车间,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即能感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衔接。在管理上实行企业标准的7S管理。全面实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