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等教育学绪论1981年,潘懋元开始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学,1984年7月,潘懋元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我国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中国学者主要围绕着三个核心来建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逻辑体系。一是以知识为核心;二是以人为本;三是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第一章一、西方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什么?(简答题)1、宗教色彩浓厚;2、自治权利高度凸显;3、国际界限模糊;4、制度不健全。二、中国高等教育的前现代时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简答题)1、官学与私学共生;2、儒学为主要的教育内容;3、鲜明的阶级性;4、崇尚自学讨论。第二章一、试述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论述题)1、改革的步伐不会止息;2、发展是不变的主题;3、以质量为永恒的追求;4、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5、“重点工程”建设是争创国际一流大学的主要拉动力;6、联合办学是经济高效的办学新模式;7、收费教育是最具牵动效应的改革;8、民办大学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9、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不可阻遏的潮流。还需自由发挥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可以从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进行一个宏观的扫描。第三章10116工程:建设10个重点学科、11个重点研究所、6个重点实验室。第四章一、高深知识:高等教育所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二、高等教育本质: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和完善。三、试论述高等教育的本质?(论述题)高等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高深知识的生成、选择和创造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主体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凌驾于高深知识之上的主观臆断和评价,而是渗透于其中的自我生成和发展。首先,从高深知识的生成来看,高深知识并不专属于科学家或者天才的智慧,也不是静态不变的。其次,从高深知识的选择来看,更体现着高等教育主体的主动性。最后,从高深知识的创造来看,体现着主体的发展和超越性。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本质是无法脱离开高深知识而独自空谈的,它渗透于高深知识的发展轨迹中,并在高深知识丰富的文化背景中,滋养出丰富的、完善的人性和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理想人格,实现着高等教育的最终诉求。第五章结合世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背景与趋势,论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论述题)在世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浪潮中,我国应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