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德国与中国学前教育的异同
【摘要】: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了解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字】:学前教育、身心健康、幼儿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儿童教育的国家之一,1949年11月,中央教育部成立,在初教司里设立幼教处,这是我国教育部门中首次设立幼儿教育的专管机构。我国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有托儿所和幼儿园。托儿所招收的是从初生到3岁的幼儿,幼儿园招收的是3岁以上至入学前的幼儿。中国托儿所为数不多。下面主要介绍幼儿园情况。
幼儿园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值、季节制和寄宿制等。上述形式可分别设置,也可混合设置。
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按年龄编班一般为: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7)岁。
根据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的任务是: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锻炼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动作,增强儿童的体力,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自我服务的能力,发展儿童的独立性,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使其学会关心别人,友爱别人,能与人分享、协商和合作。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读写算作好准备,发展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儿童的思维水平,充分发展儿童的各种潜能。培养儿童的乐感、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儿童懂得民主、科学,学会遵纪守法,发展健康的人格,以增进人类的幸福。
我国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包括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八个方面。我国学前教育的工作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目前我国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