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项目监理部结合所监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省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项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及质量保证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认真落实。四、技术措施
各项目监理部要督促施工单位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开工前编制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工程质量问题专项治理方案,并予以督促落实。1、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砼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烂根、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等。原因及防治措施:a、蜂窝:
主要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防治措施:砼施工时,保持合适的坍落度16~18cm,下料高度超过3m时使用串筒或溜槽,模板拼缝处用双面胶条挤紧,振捣人员挂牌上岗、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与质量意识。b、露筋:
f主要原因: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防治措施:将墙、柱侧面,板底部使用带凹槽的成品垫块,间距符合方案要求,双层板板筋之间马凳支撑高度应正确,绑扎应牢固。c、麻面:
主要原因: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防治措施:砼浇筑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立面模板应在砼终凝后且有一定强度时再拆除,拆除时不得生拉硬撬,注意对砼构件棱角的保护。d、缝隙与夹渣层:
主要原因: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易造成缝隙、夹渣层。防治措施:梁板上垃圾应用吹风机吹净,墙柱应留清扫孔,砼浇筑前先浇50mm厚净浆,以确保与原砼面有机结合。e、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防治措施:梁、柱接头处支模方法严格按模板方案施工,质检员认真检查与复核。f、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防治措施:砼浇筑时,认真做好收面工作,终凝后,强度未过到12Mpa前不准上人。g、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主要原因:模板支设时,顶标高设置不准确;砼浇筑等标高控制不严谨。防治措施:砼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r